專欄連載Column

2019-03-05

第63期 先了解人 才能了解揮桿

       在高爾夫族群中有種常見的普遍現象,那就是打80桿的教90桿,打90桿的教100桿,至於打100桿的,則是甚麼人都能教。朋友之間互相分享心得當然不是壞事,不過每當看到這一幕時,總會想起自己年輕時的樣子。
 

       當時已在高爾夫雜誌擔任編輯多年,球打得不怎麼樣,但是每個月都會接觸大量的教學理論與方法,不只是世界知名頂尖教練的先進理論,也有職業選手分享的實戰心得。在球場或練習場遇到朋友有高爾夫的相關時,往往容易大頭症發作,喜歡展現自己的專業,熱心地去「分享」各種正確的觀念與作法。
 

       但是,大多數熱心教學的結果,卻是對方無法接受。明明是還在學習進步階段,或顯然有明顯問題的朋友,卻會反映「可是我這樣也打得到」或是「這樣感覺很奇怪」。明明是最先進的教學建議,對方卻覺得不能接受。因此必須試著做更多的說明,來解釋他現在的做法並「不正確」,應該接受新的做法。也不懂為何努力提供出來的「好建議」,對方總是聽不進去?
 

       後來經過一位前輩開示,才慢慢了解若真的希望對方有所提升,要先去了解的是人,而不是揮桿本身。

       當時的自己,其實是不管對方有沒有需要、能不能接受,直接用「你這樣不對」「以後不會進步」等自以為是的想法,一味地高談闊論而已。沒有先花時間了解對方的實際狀況,也沒有理解對方的真正需求,不管是再棒的技巧,或多完美的理論,其實沒有一樣能真正派上用場。
 

       不論是揮桿的習慣、瞄準的習慣、練球的習慣或是選擇球場策略的習慣等,只要是人的習慣,其實不容易改變。在這世界上當然存在著許多更好的習慣模式與修正方法,前提是真的有需要。打比方來說,有些朋友常會把想要戒菸掛在嘴上,但除非他自己願意,否則不論說得再多,方法再好,甚至威脅利誘,恐怕還是戒不成。若沒有先了解對方情感與想法上的需求,只想直接丟特效藥,往往都只是在幫倒忙而已。

        如今,在球場或練習場上看人家打球,即使覺得有更好的做法,也學會忍住不主動給建議。當然,偶爾會遇到對方開口請教,或是有時「好為人師症」復發,但至少能點到為止,少說多看。不過,若提到的是揮桿方式,能給的最好建議是真的有心調整,請花錢去找專業教練。不僅獲得專業協助,也能確定執行意願。